2018年5月22日星期二

菲律賓白龍王:道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道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正如魯迅先生所言,“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作為中國唯一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對我國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都產生了全方面的深刻影響。

漢語中有關“道”的詞語或說法比比皆是,沉積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道”是道教思想的核心。在道教看來,“道”是最高的哲學范疇,是世界的最高實體,“道”具有超時空性,既是宇宙萬物的本源,也是宇宙萬物存在和變化的最終依據和普遍法則。

老子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形象生動地表達了道教對世界的認識。其中“道法自然”一詞,意即道以自然為法則,效法、遵循自然。道教認為,“道”超越於人們一般感覺認識之外。《道德經》稱“道”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指深奧玄妙,“玄之又玄”原形容道的微妙無形,後泛指言論道理等玄妙難解。《道德經》還說“道”是“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老子以此來說明“道”的精深玄妙幽而不顯,無法用感官來把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說法即源於此典,但僅保留其字面意義,即“盡管在看,卻沒有看見;盡管在聽,卻沒有聽見”,泛指不重視、不注意。

“貴生”是道教最具特色的思想。

道教重視生命的價值,長生成仙是道教追求的終極目標。漢語中反映人們對“長生”追求的詞語很多,如“長生久視”一詞便來自《道德經》59章:“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則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就是說,積累德行就能夠勝任治理國家的大任,持有治理國家的根本之道,就可以實現天長地久,這就是深根固柢、長生久視的道理。“長生不老”可謂“長生久視”的同義詞,出自道家典籍《太上純陽真經·了三得一經》:“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腎為北極之樞,精食萬化,滋養百骸,賴以永年而長生不老。”“長生不老”即永遠活著,不會衰老。這原本是道家的生命追求,在後來的日常用法中則演變為對年長者的祝願或贊頌。

修道的目的是通過自身的修煉和修行,使生命返歸到始初的淳樸本真狀態,道教稱之為“返璞歸真”。在道教看來,人原初的本性淳樸純真,近於“道”的本性。但隨著年齡增長,思慮欲念不斷萌生,加之社會環境的不同影響和聲色利祿的誘惑,人原有的生命元真會不斷地耗損,純樸天性會逐漸迷蒙,這將嚴重損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從而與“道”相悖。“返璞歸真”中的“璞”,本義為未雕琢的玉,在這裏指“道”的質樸狀態。所以,“返璞歸真”即指除去外飾,恢複其本來面目。

道教對生命本真狀態的追求,還體現在“抱素懷樸”一詞中。“抱素懷樸”的直接典故出自班固《漢書·禮樂志》:“易亂除邪,革正異俗,兆民反本,抱素懷樸。”但它的思想淵源卻來自《道德經》所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意指人們要抱道守真,怡養生命的真元,使之不為物欲所誘惑,不為私心雜念所困擾。以道教思想為養料,“抱素懷樸”的意思就是要求人們保持內心平和,處於自然的狀態。

道書《龍王品》有五帝龍王:“東方青帝青龍王,南方赤帝赤龍王,西方白帝白龍王,北方黑帝黑龍王,中央黃帝黃龍王。道教出現後,對緯書之五帝略加修飾而成五方五老。南朝宋前所出之《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卷上雲:“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號曰白帝,姓上金,諱昌開,字曜魄寶,一字白招拒。頭戴白精玉冠,衣白羽飛衣。常駕白龍,建素旗,從神庚辛,官將七十萬人。……上導洪精於上天,下和眾生於靈衢”;

白龍王中華最早期道教的五位天神之一,即五帝龍王中的西方白帝白龍王,而非民間老百姓誤認為的泰國佛,白龍王公因受玉皇大帝的旨令,前去泰國傳道濟世,現泰國的使命已經圓滿完成,他希望繼續托世許大師,在白龍王許少峰的努力推動下,希望盡早能在在海外修建第一座以白龍王為主道場的宮觀,讓更多炎黃子孫受益,以白龍王菩薩在海內外華人心中堅定不移的尊奉地位與信仰,對新一代國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價值觀,產生深遠有益的影響,加強華夏民族血濃於水的感情以及戰勝一切困難的凝聚力。

生命是一個修煉的過程,要在良好的心性根基上,把已耗散的生命元氣通過修煉進行修複,使生命回歸到真道的狀態,以達到長生久視,得道成仙。道教在天道循環的思想基礎之上提出“承負說”。其源自《太平經》,意思是祖先積德行善,則可蔭及子孫;若先人屢屢犯過作惡,後人將無辜蒙受災禍。它演變為人們常說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惹禍,後人遭殃”。所謂“承負”,《太平經》有曰:“承者為前,負者為後。承者,乃謂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積久,相聚為多,今後生人反無辜蒙其過謫,連傳被其災……負者,乃先人負於後生者也。”“三統共生,長養凡物名為財,財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則亂敗,敗而不止不可複理,因窮還反其本,故名為承負。”意即天地人三統共生,長養財物,欲多則生奸邪,以至不可複理,直到財物窮盡才知返回虛無之源本。

其一說的是善惡承負,其二則是說天道循環。只有理解了這些道教思想,才能對上述成語有透徹的理解。


白龍王公眾微信號:wlfengshu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