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七日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之一七夕節,又名 “乞巧節”“七姐誕”
源於“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傳說玉帝的第七個女兒織女,心靈、手巧、善織、令人羨慕不已,由於古代女子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的姻緣。因此,人間女子就拜祭她,祈求智慧、靈巧和幸福,於是,就有了每年七月初七的“乞巧”活動,由此形成了乞巧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農曆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小兒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穿針節。千百年來,生活在中國各地的普通民眾圍繞著這一節日都要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鬥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在科舉制度裏,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
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因此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
民間傳說中,古代有一個秀才,名字已不可考,姑且就直接叫他魁星吧。此人聰慧過人,才高八鬥,過目成誦,出口成章,可就是長相奇醜無比,所以屢屢面試時落第。他長得怎樣呢?據說本來就醜陋,又長了滿臉麻子,一只腳還瘸了,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但是他文章寫得太好了,終於被鄉試、會試步步錄取,一次次高中榜首。到了殿試時,皇帝親自面試他的文才,一看他的容貌和畫著圈上殿的走路姿勢,心中不悅,皇帝問:“你那臉是怎麼搞的?”他回答:“回聖上,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鬥’。”皇帝覺得這人怪有趣的,又問:“那麼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聖上,這是‘一腳跳龍門,獨占鼇頭’。”皇帝很高興他的機敏,又問:“那朕問你一個問題,你要如實回答:你說,如今天下誰的文章寫得最好?”他想了想說:“天下文章屬吾縣,吾縣文章屬吾鄉,吾鄉文章屬舍弟,舍弟請我改文章。”皇帝大喜,閱讀完他的文章後,更是拍案叫絕:“不愧天下第一!”於是欽點他為狀元。
這個醜文人的才學、智慧和發奮,使他後來升天成為魁星,主管功名祿位。“魁”字拆開來,一半是“鬼”,應魁星的面目醜陋,一半是“鬥”,應魁星才高八鬥、也應北鬥星座。據說魁星手中的朱筆批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文人中傳“任你文章高八鬥,就怕朱筆不點頭”就來源於此。
據說從此開始,皇宮正殿台階正中的石板上雕有龍和鼇圖案,一只魁鬥放在旁邊,殿試完畢發榜時,應試者都聚到皇宮門前,進士們站在台階下迎榜,狀元則一手持魁鬥,一腳站在鼇頭上亮相,表示“一舉奪魁”、“獨占鼇頭”。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七月七日是道教的道德臘日
傳統的農曆七月初七為道德臘之辰,是道教五齋祭日之一。《八道秘言》言:正月一日名天臘,五月五日名地臘,七月七日名道德臘,十月一日名民歲臘,十二月八日名侯王臘,此五臘日,並宜修齋,並祭祀先祖。七月七日為道德臘,是“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之日,是日道民要齋戒禮誦,以求懺罪消災,增福增壽。
菲律賓道場:00632-2989988 或 0063-917-8534408
廈門道場:00865925021408 或
1390508340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