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星期四

清明超度法會,感恩緬懷先人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逢清明,時有微雨,行人春衫裹體,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只是景色比平日裏,更顯陰沉淒清,令人們不由地心生悲涼之感。攜家帶眷,手捧鮮花,淚水混著雨水,或傾訴衷腸,或沉默不語。一縷思念入塵土,萬般愁緒湧心頭。

“生死是困境,誰也逃不過,唯有愛才能溫暖死亡。”

人們害怕孤獨,害怕離別。但死亡是最終的離別。我們無法左右生死。只有當你真正能夠審視失去帶來的疼痛,帶著親人給你的寄托反思未來如何生活,才是離別帶給我們的意義。

不經曆一場生命的劫難,我們永遠無法讀懂生活的可貴,和相處的珍彌。可當我們終於讀懂的時候,卻已經是覆水難收,故人不在。唯有黃土一捧,墓碑一座。

清明掃墓,掃的是過往的時光,也是無盡的思念。

親人已逝,石碑上的照片,風采依舊,笑容明和,已然恍如隔世。此刻,多少話語的傾訴,我們都曾在無數個不明的夜晚裏,反複呢喃。而無法抑制的淚水,早已淹沒了歲月的長河,不自主地決堤而出。

祭的是回不去的歲月,也是斬不斷的思念

有人說,人的一生會死三次。

第一次是他斷氣時,從生物學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時,人們來參加他的葬禮,懷念他的一生,在社會上他死了。第三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了,那時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我們害怕談論死亡,可是這是生命的必經之路。死亡,也不是生命的終點站,遺忘才是。

生與死,皆是生命的必修課。因為有了死亡,生才顯得更為重要與珍貴。“接近死亡,可以帶來真正的覺醒和生命觀的改變。”有時候,我們不能接受死亡,往往是因為不能接受離開愛的人。但要知道,有些愛是永遠不會離開的。

生死不是離別,用愛在記憶中相見。

電影《尋夢環遊記》用華麗的畫面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逝去的親人希望我們永遠記住他們,並且繼承他們帶來的能量和意義。清明哀思,哀的是故去的親人,思的是熟悉的溫度。

據說,只要有一個人記得,死去的靈魂便在亡靈節時,通過萬壽菊橋重返人間,和親人們團聚。可是,如果在人間沒有一個人記得他,那個人便會消失,叫做終極死亡。

主人公米格爾的曾曾祖父,用盡一切辦法想要重返人間,只是為了看看他的女兒,向她道歉自己曾經為了音樂夢想而離開家,告訴她爸爸非常非常愛她。

我們這一生,會愛,會被愛,會痛,會被珍惜,會哭,會笑,會經曆心愛的死,也會死去。但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曆三次死亡。若要說再見,就好好道別,若終將離去,請記得有些愛永遠都在。

“死亡並不可怕,遺忘才是最終的告別,請記住你愛著和愛過的人。”而最好的紀念,是帶著對愛的人的思念,去活成他最想看到的樣子。

如常的祭奠,也是春光正盛裏,對逝去之人最好的祝福。

白龍王道場即將舉行清明報恩超度法會

清明超度法會,其功德利益極為殊勝。即使亡者業力非常深重(比如正在地獄受苦),也能借助佛力的加持而得到解脫。已故的親人為了養育我們,曾造過很多惡業,如今他們可能墮在地獄、餓鬼或旁生道中受苦。若依靠三寶的威力加以超度,便可減輕痛苦,甚至當下解脫。

本次清明超度法會可為以下亡親設牌超度:

曆代宗親和亡過父母。

超度曆代宗親和亡過父母,一是緬懷他們養育深恩,二是讓他們亡魂超升,可使家庭和睦、子孝孫順。

六親眷屬和冤親債主。

指宿世以來與我們結下恩、怨、親、情等因緣關系的眾生,超度他們,可化解冤結,事事如意。

墮胎嬰靈。

墮胎嬰靈是指被父母畜意致死、人工流產、強奪了生存權力的胎兒,他們是停留在陰陽界的一種靈體,既不屬於鬼魂,也不是人類,必需停留在這階段,直到嬰靈原本在世的陽壽緣盡後。超度他們可令他們不再四處飄蕩,從此脫離苦難,往生極樂世界。也可令自己身體健康,家庭關系和睦。

誠望十方善信隨喜參加,願亡者脫離苦海、往生安養;生者福慧雙增、六時吉祥。

 

菲律賓道場:0063-917-8534408

廈門道場:0592-5021408或wx: 1390508340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