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星期二

冬至習俗:冬至將至,細說祭祖傳統

冬至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節日,緣起於上古時的“臘祭”,既是節氣之一,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是大眾紀念祖先的日子。

冬至祭祖之習俗,源遠流長,其意義在於教人不忘根本,啟發後人敬孝之心。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逢年過節總不會忘記祭祀祖先。為祖先供奉食物或鮮花,或墳前祭掃,以表感恩、緬懷之意。

冬至祭祖的由來

冬至的由來至祭祖之俗,早在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記載,說民間要向玄冥和祖禰供薦黍羊之物。

冬至祭祖的記載,至宋代多起來。《東京夢華錄》講京師蕞重冬至節,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

《武林舊事》說以餛飩享先。明清時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陰縣志》記載:“節朝懸祖考遺像於中堂,設拜奠,其儀並依元旦。”

在宗族制度興盛的南方地區,祭祖往往在祠堂進行,嘉靖江西《南康縣志》:“冬至祀先於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風俗,如萬曆《建陽縣志》說:“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禮。”福建祀祖用專門制作的粉米圓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於家,祭於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樣,在家廟祭祀祖先。


 

冬至祭祖的形式分兩種:一種是室外祭奠,另一種是室內祭奠。室外祭奠,在祖先墓地舉行。而室內祭奠,則在家祠舉行。

冬至祭祖不僅在民間,道教也承習了這個傳統,欽賜仰殿道觀每逢冬至節都會舉行隆重的冬至祭祖黃籙法會,設置普施道場,使眾善信先輩亡靈得以超度。信眾積極的參與,即展現了道觀普施活動的傳統,也生動說明了中華民族對孝親 美德的普遍認同。

冬至祭祖,以盡孝道

祭祀祖先,是為了提醒大家不忘根本、知恩報恩,其實祭祖是一種孝道的教育。對於久遠的祖先尚且不敢忘記,又何況對於眼前的父母,哪有不盡孝敬的道理!

《孝經》上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諺語所謂“百善孝為先”,有了這個根本,其他的德行才能夠真 正生起與持久。

中國古人十分看重孝道,而蕞好的孝道教育便是言傳身教。

《說文解字》解釋,“教”字的含義是“上所施,下所效也”,也就是說,教育須做出身教的榜樣;“育”字的含義是“養子使作善也”,意思是父母養育孩子,並且要教導他做善事,要成為好人。

教導後代行善,最根本的就是教後人行“孝”,也就是要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傳統保持下去,並且發揚光大。這樣做不僅能喚醒人的良知,更是督促後世人成為聖賢君子。

追宗思源,不忘自己的先祖,學會知恩、感恩、報恩。

 

廈門道場:0592-5021408或wx: 1390508340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