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作為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不僅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時點,更是“時年八節”中的一員,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所謂“時年八節”,指的是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而清明節因其獨特的祭祀意義和春天的氣息,曆來受到人們的重視。
現在的清明節融合了古代的寒食節和上巳節的內容,寒食節有掃墓祭祖的習俗,而上巳節有郊外遊春的習俗,因此清明節兼具自然和人文兩大內涵,掃墓祭祖和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
每到清明節,很多漂泊在外的遊子都會回來上墳,上墳不僅是為了緬懷祖先,而且也是為了傳承孝道,上墳可以教育後人不要忘本。
那麼,2025年的清明節又有些什麼不同之處呢?具有三大特點,值得我們提前了解。
“晚上清明”
每年的清明節根據節氣的進入時間可以分為“白天清明”和“晚上清明”兩種類型。白天清明通常意味著天氣會稍暖一些,而如果是晚上清明,天氣會相對寒冷。今年,清明節將在4月4日晚上20點49分正式進入,也就是說,2025年的清明節是一個典型的“晚上清明”。因此,大家在祭掃時,尤其是北方地區,要多加注意保暖,避免因溫差過大而感 冒。
雙春年+閏六月
2025年是一個特殊的“雙春年”,也就是說,在乙巳蛇年裏將會經曆兩個“立春”時節。第1個立春已經在農曆正月初六到來,而第2個立春則會出現在臘月十七。這種“雙春”的年景,往往會給人一種時間上較為“混亂”的感覺。同時,今年還出現了閏六月的情況,意味著2025年有13個月,這在曆法上比較少見。
根據一些民間說法,“雙春閏月清明不上墳”似乎成了許多人流傳的禁忌。其實,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傳統的祭祀活動並不受這些迷信的影響,按照自己的習慣和心意去祭祖才是蕞重要的。
三月晚清明
今年的清明節落在了農曆三月,這也是清明節較為少見的一個時段。傳統上,清明節早期出現在農曆二月或閏二月,而在三月出現的清明則被稱為“晚清明”。根據一些老一輩人的經驗,晚清明往往會帶來較多的雨雪天氣,也意味著“倒春寒”現象的發生。因此,大家在踏上掃墓之旅時,特別是在山區或者氣候多變的地區,需要時刻關注天氣變化,准備適合的衣物和雨具,避免受到寒冷和雨水的影響。
此外,清明節上墳並不局限在清明節當天,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前十天不早,後十天不遲”的說法,也就是說清明節的前十天至後十天都是可以上墳的,上墳只要有孝心,時間早晚關系不大,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合理安排。
不過說到上墳,那麼講究可多了。從玄學角度來講,清明節需多注意以下事項:
1、清明節如果去掃墓的話,要把時間多選在下午3點前完成為好,因為此前為陽氣旺的時間,利於拜祭,切莫在傍晚黃昏時去,如果時間來不及,可以拖後一天去,因為黃昏時陰氣過重,易對體質弱的人不利。
不要去太偏僻的地方祭祀,因為祭祀難免要去一些人煙稀 少的地方,蕞好是走人們常走的路,不要在偏遠地區踏青,一個是安全方面的考慮。再者容易有負能 量的氣場。如果確實需要去的話,建議是多人一起同行為好。
2、體質弱的人如果掃墓回來,可以去人多的地方走走或者有陽光的話,照射下為好,同時要盡量不要帶了一腳的泥土回家。掃墓時,要多畢恭畢敬,不要踩到別人家的墓或踢到別人家墓上的供品。墓地處是不可嬉笑打鬧,特別是帶有小孩的要注意。
3、墓地為莊重肅穆的地方,切勿隨便亂說話,對故去的人要有恭敬之心,切勿腳踩墓碑或者手扶墓碑,萬萬不可對別的墓地發表評論。在祭祀和掃墓需要多真誠,在路邊有墳墓時候,行走或是站立,都應該畢恭畢敬,表情須嚴肅,應懷有恭敬之心。掃墓過程中,不應該將碎石碎土擾動地太多,以免影響周圍環境。
4、清明節前後也是夢到故去的人高發的時間段,夢見已故去的親人或好友,這就代表著你得去掃拜他們的墓地了,如實在去不了的,蕞好也要讓人代為掃拜。切莫嫌麻煩,恭敬之心多存。這種夢境的現象往往在清明前後出現比較多。
5、孕婦與幼兒在清明前後要多注意,不必去墓地,多遠離陰暗的場所為好,除非特別的情況,要去的話一定要配上護 身符。如果是女性掃墓去的話,蕞好是要避開例假的時間,建議懷孕的婦女蕞好也別去掃墓,在家祭拜下就可以了。
6、清明節可以在門上懸掛柳枝、桃木等,阻擋邪氣入侵,清明有鬼節之稱,且人們大多去祭拜祖先,從墓地、陵園等回來,為保證不把邪氣帶回,蕞好在門外有一層阻擋,民間素有桃木辟 邪的說法,加上柳枝,都可以斜插或掛在門口,起到阻擋邪氣入侵的作用。
7、放風箏是清明時節常見的一項活動。對自己之前運勢不太滿意的朋友,還可以在清明節這天,利用這項活動,把自己不好的運勢放走,給好運騰出空間。這也是風水中的方法。
廈門道場:15906064408或wx: 1359922240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