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紀年
太歲紀年在《呂氏春秋·序意》、《楚辭·離騷》、《漢書·賈誼傳》中都有記載。在上古時期,人們以歲星每年運行一個星次來紀年,把周天分為12份,依次為星紀、玄枵(xiāo)、諏(zōu)訾(zī)、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稱為12次。此紀年法被稱為歲星紀年法。
由於古人又將黃道劃分有十二辰,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表示,但其方向與順序正好與歲星紀年法中的十二次相反,古人有所謂十二辰的概念,就是把黃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分由東向西配以子醜寅卯等十二辰,其安排的方向正好和十二次相反。太歲則順十二辰而運行,以此有了太歲紀年。
大約戰國末期或西漢初期,曆家又為太歲紀年增取了十個名稱,“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等,以表示歲陽。將十個歲陽名依次和十二個太歲年名相配,組成六十個年名,以“閼逢·攝提格”為第一年,“旃蒙·單閼”為第二年,由此類推,六十年周而複始。從此太歲紀年完善為每六十年一周。這為後來幹支紀年打下了基礎。
總太歲神:殷郊元帥
商紂王幼子,其遭國難,母被妲己所害蒙申真人收養,授以道法,後乃得道成神。秉性剛直慈仁,常為世人驅邪救難。天庭悉其功果,命其總管人間禍福,祛除邪魅,獎善罰惡,為主宰人間罪福之神明。六十甲子神即歸其管轄。
年中天子、太歲神
太歲神又有年中天子的美譽,掌握人世間一年的吉凶禍福。太歲神為什麼會被稱為“中天之子”呢? 這裏僅以天文學的觀念來嘗試闡述。
按古人的天文觀念,北極星、北鬥七星和歲星,實際上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宇宙時鍾:
北極星是這架宇宙時鍾的核心;
北鬥七星是表示月的變化的“月針”,一年一周天;
歲星則是表示年的變化的“年針”,十二年一周天。
北辰是最尊貴的,它的紐星是天的中心,天體運行無窮無止,日月星辰三光交迭輝映,然而極星不移動,所以說“極星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
《史記·天官書》上說:“北鬥七星﹐所謂‘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緯書《春秋運鬥樞》更把北鬥七星的名稱與璿璣玉衡聯系起來:“北鬥七星第一天樞﹐第二璿﹐第三璣﹐第四權﹐第五玉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一至四為魁﹐五至七為杓(柄)﹐合為鬥。居陰布陽﹐故稱北鬥。”
三者共同完成“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的偉大使命。太歲神具有“統正方位,斡運時序,總成歲功”的“百神之君”的至尊地位。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中華民族曆來追求“五福”——人生的五種幸福,《尚書·洪范》:“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這“五福”鮮明地反映了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幸福觀。
太歲神作為道德楷模引導著人們的生活,人們只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會得到祂們的庇佑,應人們的請求,賜給人們五福,帶給人們一歲又一歲的平安喜樂。
菲律賓道場:0063-917-8534408
廈門道場:0592-5021408或wx: 1390508340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